促织

通晓查询 > 诗词大全 > 杜甫的诗 > 促织

促织

[ 唐代 ] 杜甫

促织甚微细,哀音何动人。
草根吟不稳,床下夜相亲。
久客得无泪,放妻难及晨。
悲丝与急管,感激异天真。

促织的译文及注释

译文
蟋蟀的叫声十分微细,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!
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,移到床下来叫,仿佛与我的心情相同。
唉,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?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难以稳睡到天明。
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,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。

注释
促织:又叫蟋蟀,今甘肃天水一带俗称“黑羊”。
哀音:哀婉的声音。
稳:安。
亲:近。
得:能够。
放妻: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。
丝:弦乐器。
管:管乐器。
感激:感动,激发。
天真:这里指促织没有受礼俗影响自然真切的呜声。

促织的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(759)秋天所作,当时杜甫还在秦州,远离家乡,夜间听闻蟋蟀哀婉的叫声从而感秋,至而牵动了思乡之情,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羁旅愁怀。  

促织诗词赏析

  人们常常把呜叫声当作动物的语言,所以听到反复不断的声音,就自然想象到那是在不断地诉说着什么,或要求着什么,把它想象成无休止的倾诉。杜甫在秦州的几个月,正是促织活动的时候。傍晚,清晨,特别是不眠之夜,大约都是在促织的鸣叫声中度过的。诗人久客在外,心情本来就很凄凉,被促织声一激,往往不禁泪下。这首诗,就是诗人当时忧伤感情的真实写照。

  起句正面点明促织,以“甚细微”与第二句的“何动人”构成对比,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。

  三、四句和五、六句,在修辞上构成两对‘‘互文”。就是说:促织在野外草根里、在屋内床底下,总是鸣声不断;而不论在什么地方呜叫,总和不得意的诗人心情是互相接近的。听到它的叫声,长期客居外乡的人不得不流泪,再也无法安睡到天明;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被哀鸣之声惊醒,陪着促织洒下泪水。这种“互文”格式的使用,用表面上的两层意思抒写了交互着的四层意思,能收到言简意缘的效果,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。

  最后两句以“悲丝”、“急管”同促织的啼叫相比较,而以促织叫声“天真”、不受礼俗影响作结,把促织的哀音放在任何乐器的演奏无法达到的效果之上,把“哀音何动人”写到了极点,更加烘托出诗人的思乡愁苦之情。

促织赏析及解释

黄希曰:《尔雅》释:蟋蟀,一名蛬,今促织也。陆玑疏云:似蝗而小,正黑有光泽,一名蛬,一名蜻蛚,楚人谓之王孙,豳人谓之趋织。里语云“趋织鸣,懒妇惊”,是也。《古今注》:促织,一名梭机、莎鸡,一名络纬。

  促织甚微细①,哀音何动人②。草根吟不稳③,床下意相亲④。久客得无泪⑤,故妻难及晨⑥。悲丝与急管⑦,感激异天真⑧。

  (促织,感客思也。哀音动人,领起通章。草根床下,皆其哀音。久客、故妻,此其动人者。末言虫鸣出自天真,故其感人独至。丝管属借形。)
①班固《典引》:“不遗微细。”②阮籍诗:“鶗鴂发哀音。”③沈约诗:“草根积霜露。”《王褒传》:“蟋蟀秋吟。”④《诗》:“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”⑤《鹦鹉赋》:“逐臣为之屡叹,弃妻为之歔欷。”鲍照诗:“弃妻望掩泪,逐臣对抚心。”此五六所本。《后汉书》:“温序曰:“久客思乡里。”汤惠休《秋风词》:“蟋蟀夜鸣断人肠,长夜思君心飞扬。”⑥【顾注】故妻,指弃妇、孀妇言。《朱买臣传》:故妻与夫家见买臣饥寒,呼饭之。陆机诗:“欲鸣当及晨。”⑦宋武帝诗:“深心属悲弦。”鲍照诗:“催弦急管为君舞。”蔡邕《琴赋》:“感激弦歌,一低一昂。”⑧《琴操》:伏羲作琴,修身理性,返其天真。诗到结尾,借物相形,抑彼而伸此,谓之尊题格。如咏促织而末引丝管,咏孤雁而末引野鸦是也。
-----------仇兆鳌 《杜诗详注》-----------

诗词知识问答

1、问:《促织》的作者是谁?

答:杜甫

2、问:《促织》是出自哪个朝代?

答:唐代

作者介绍

杜甫
杜甫 [ 唐代 ]

杜甫(712年—770年),字子美,汉族,本襄阳人,后徙河南巩县。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,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杜甫创作了《春望》《北征》《三吏》《三别》等名作。乾元... [更多>]

诗词大全为您提供促织,杜甫促织,促织的作者是谁,促织写于哪个朝代,促织赏析,促织原文,促织的意思,促织出自哪个朝代,促织全文,促织出处,促织杜甫,杜甫促织的诗词释义译文及详细解释等。

通晓查询(txcx.com) - 免费实用生活学习查询网站
back_img
功能直达
热门应用
实用工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