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

通晓查询 > 诗词大全 > 王安石的诗句 > 伤仲永 > 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

诗句“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”的来源出处

(一)、诗句“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“的出处,是来自哪首诗词?

出自:伤仲永

(二)、诗句“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“出自诗词《伤仲永》,全诗的作者是谁?

作者:王安石

(三)、诗词《伤仲永》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?

朝代:宋代

(四)、诗句“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“的繁体怎么写?

繁体:明道中,從先人還家,於舅家見之,十二三矣

(五)、诗句“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“的读音怎么读?

读音:míng dào zhōng, cóng xiān rén huán jiā, yú jiù jiā jiàn zhī, shí èr sān yǐ

拼音:ming dao zhong, cong xian ren huan jia, yu jiu jia jian zhi, shi er san yi

诗句“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”出自的诗词全文

出自 宋代 王安石 的《伤仲永》全文如下:

  金溪民方仲永,世隶耕。仲永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,忽啼求之。父异焉,借旁近与之,即书诗四句,并自为其名。其诗以养父母、收族为意,传一乡秀才观之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,其文理皆有可观者。邑人奇之,稍稍宾客其父,或以钱币乞之。父利其然也,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,不使学。
  余闻之也久。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。令作诗,不能称前时之闻。又七年,还自扬州,复到舅家问焉。曰:“泯然众人矣。”
  王子曰:仲永之通悟,受之天也。其受之天也,贤于材人远矣。卒之为众人,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。彼其受之天也,如此其贤也,不受之人,且为众人;今夫不受之天,固众人,又不受之人,得为众人而已耶?

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的意思和译文

译文  金溪县有个百姓叫方仲永,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。仲永出生五年,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,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。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,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他。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,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。他的诗以赡养父母,团结族人为主旨,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。从此,指定事物让他作诗就能立刻完成,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。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,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,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。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,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,不让他学习。

 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。明道年间,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,在舅舅家见到他,他已经十二三岁了。我叫他作诗,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。又过了七年,我回到扬州,再次到舅舅家去,问起方仲永的情况,他说:“方仲永已经完全如同常人了。”

  王安石说:仲永的通晓、领悟能力是天赋的。他的才能是上天赋予的,远胜过其他有才能的人。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,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,如此有才智的人,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,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;那么,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,本来就是平凡的人,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,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?

注释伤:哀伤,叹息。金溪:地名,今在江西金溪。隶:属于。生:生长到。识:认识。书具:书写的工具(笔、墨、纸、砚等)。求:要。异:对······感到诧异。借旁近:就近借来。旁近,附近,这里指邻居。与:给。.养:奉养,赡养。收族:团结宗族,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。收,聚,团结。意:主旨(中心,或文章大意)。一:全。指:指定。就:完成。文:文采。理:道理。邑人:同(乡)县的人。奇:对······感到惊奇(奇怪)。稍稍:渐渐。宾客: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,宾,本文的意思是状语。乞:求取。利其然: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。利,认为······有利可图。日:每天。扳:通“攀”,牵,引。环:四处,到处。谒:拜访。明道:宋仁宗赵祯年号(1032-1033年)。从:跟随。先人: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。前时之闻:以前的名声。复:又,再。泯然众人矣:完全如同常人了。泯然:消失,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。众人,常人。王子:王安石的自称。通:通达。悟:聪慧。受:接受。天:先天。贤:胜过,超过。于:比。材:同“才”,才能。卒:最终。于:被。不至:没有达到要求。.至,达到。彼其:他。已:停止。耶: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吗”、“呢”。

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的创作背景

  公元1025年(天圣三年),方仲永无师自通,提笔写诗。明道二年王安石回金溪探亲,在舅舅家他请方仲永作了几首诗,但他有些失望。康定元年,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亲。此时方仲永已做回了农民。庆历三年公元,王安石从扬州回到临川,想起方仲永的遭遇,写下《伤仲永》一文。  

作者介绍

王安石
王安石 [ 宋代 ]
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汉族,临川(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)人,北宋著名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。庆历二年(1042年),王安石进士及第。历任扬州签判、鄞县知县、舒州通判等职,政绩显著。熙宁二年(1069年),任参知政事,次年拜相,主持变法。因守旧派反对,熙宁七年(1074年)罢相。一年后,宋神宗再次起用,旋又罢相,退居江宁。元祐元年(1086年)... [更多>]

王安石的诗句名句 更多

隐约不外求,耕桑有妻子,藜杖牧鸡豚,筠筒钓鲂鲤千里永相望,昧昧我思之,幸唯季优游,岁晚相携持父异焉,借旁近与之,即书诗四句,并自为其名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彼其受之天也,如此其贤也,不受之人,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,固众人,又不受之人,得为众人而已耶江之南有贤人焉,字子固,非今所谓贤人者,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,字正之,非今所谓贤人者,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,足未尝相过也,口未尝相语也,辞币未尝相接也夫安驱徐行,轥中庸之庭,而造于其堂,舍二贤人者而谁哉山中草木盛,根实始易求,攀挽上极高,屈曲亦穷幽开士但软语,游人多苦吟,曾同方丈宿,灯火夜沉沉闭门不饮酒,岂异山中臞,疏傅稍喜客,挥金能自娱距洞百余步,有碑仆道,其文漫灭,独其为文犹可识曰“花山”其下平旷,有泉侧出,而记游者甚众,所谓前洞也余与四人拥火以入,入之愈深,其进愈难,而其见愈奇盖余所至,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,然视其左右,来而记之者已少既其出,则或咎其欲出者,而余亦悔其随之,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有志矣,不随以止也,然力不足者,亦不能至也虽欲强聒,终必不蒙见察,故略上报,不复一一自辨盖儒者所争,尤在于名实,名实已明,而天下之理得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,未能助上大有为,以膏泽斯民,则某知罪矣

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相关的诗句

诗词大全为您提供宋代王安石诗句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的意思,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的作者,诗句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的注释,诗句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原文及翻译,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解释赏析,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的详细解释,诗句王安石的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,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是什么意思,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的作者是谁,诗句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写于出自哪个朝代,诗句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翻译,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的创作背景,诗句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全诗译文等。

通晓查询(txcx.com) - 免费实用生活学习查询网站
back_img
功能直达
热门应用
实用工具